发布日期:2025-03-31 22:11 点击次数:105
维瓦尔第的5首为双簧管创作的协奏曲/1首为双簧管与巴松管创作的协奏曲人妖 丝袜
在第一集的专题“那些年我购买的经典唱片”中,我提到了意大利的IMusici乐团(又称“罗马音乐家乐团”),同期也提到了IMusici乐团演奏的《维瓦尔第‘四季’小提琴协奏曲》,因为它是音响发热友中相等受迎接的曲目。但是,IMusici乐团在PHILIPS公司录制了不少专辑,真实全是巴洛克音乐,况且这些专辑每每订价较高,制作相等细密。
这张专辑收录了6首维瓦尔第的作品,共18段音乐,录制时候分歧是在1981年和1975年,场所位于瑞士。1981年部分使用了数字灌音,而1975年部分则使用了模拟灌音。双簧管与巴松管的演奏分歧由Heinz Holliger和Klaus Thunemann担纲。比较起大块著述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(注:海顿的第一、四号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一、二乐章时长约为10分钟),这张专辑的每段音乐时长平均惟有3分钟左右,旋律轻快且阔气文娱性。因为每段乐章较短,我每次听完这张唱霎时,都会有“奈何这样快就收尾了?”的嗅觉。音响后果方面,这张专辑相通无可抉剔,音色丽都雅致,灵活而迷东谈主。
再来说说这张专辑的封面,它源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有名城市景不雅画家Antonio Canaletto的作品《Bacinodi San Marco con Bucintoro》(华文翻译为“圣马可湾与接驳船”),这幅画描述了威尼斯的一个场景。由于维瓦尔第出身于威尼斯,因此选择威尼斯画家的作品来呼应相等合适。意旨的是,我发现我储藏的维瓦尔第专辑中,有高出一部分封面也选择了威尼斯画家的作品,或者主题与威尼斯联系,看起来唱片公司在取舍封面时也进展了一些关联性。
张开剩余83%CelloSong(大提琴之歌)
“永远在唱片店的顾主每每会以为,大提琴未必演奏的短曲目不外20首左右,那是因为这些作品被大批次肖似录制!而通过《CelloSong》,咱们但愿突破这个风物,向人人展示一些不太为东谈主知,但相通瑰丽的作品。”这段话来自《CelloSong》专辑中的传话,由Julian Lloyd Webber(朱利安·劳埃德·韦伯)签名。比较于他演奏的海顿第一和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专辑,我更偏疼这张《CelloSong》。
这张专辑于1992年灌音,并于1993年以高价唱片方式刊行,选择纯数字灌音。大提琴由Julian Lloyd Webber演奏,钢琴伴奏则由John Lenehan担任。正如传话中所提到的,专辑中的选曲相对冷门。举例,肖邦的钢琴作品人人耳闻则诵,但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你听过吗?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和《培尔金特》组曲人人很熟谙,但他的《Anden Frühling》你听过吗?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和交响乐也很常见,可他的《Wie Melodien zieht es mir》呢?你是否听过来自巴西的作曲家海托尔·维拉-洛博斯的作品?
这张专辑我第一次在Apple Music上听到,其后在二手市集上买了回归。每当我买冷门专辑时,主若是因为这些作品少有东谈主听,是以价钱不贵。而且冷门专辑每每能带来一些无意的惊喜。事实上,《CelloSong》中的这些冷门曲目照实相等入耳,旋律秘籍。同期,专辑的音响后果也很棒,尽管是数字制作,大提琴音色丰富且辞谢,乐器的概述分明,给东谈主一种辞谢的听感。因此,我个东谈主浓烈保举这张专辑。
L'oiseau—Lyre(琴鸟):维瓦尔第“四季”小提琴协奏曲(灵感与创意的尝试)
这是一部音响发热友相等熟谙的巴洛克音乐,今天就不再肖似它的配景先容。这张由DECCA旗下的L'oiseau—Lyre(琴鸟)品牌刊行的“四季”小提琴协奏曲,是我最可爱的版块之一。如果你曾瞩目到我写的HIFI音响器材商酌,应该会看到我提到过这张专辑,因为它的制作确实相等严谨。专辑内页详备纪录了灌音场所、时候、责任主谈主员名单,封面画的来源、乐队成员终点使用的乐器,致使连“通奏低音”所使用的乐器也有标注。但是在国内的音响发热友圈中,这个版块的“四季”并不太为东谈主知,毕竟L'oiseau—Lyre品牌在国内的宣传较少。
这张专编录制于1982年,并于1984年刊行,使用DECCA开垦的数字灌音建立,音质相等高。它的音色恰到自制,妥贴音响发热友对后果的追求。弦乐部分的音色鲜亮而雅致,像闪光一样;大提琴的低频部分则辞谢丰厚,乐队皆奏时的声威也高出浓烈。合座而言,这个版块的“四季”不仅有着古香古色的嗅觉,且缜密精雕,音乐的呈现十分雅致。
灌音场所位于伦敦的Kingsway Hall,这个大厅蓝本是基督新教卫理公会的传播中心,但因其出色的音效,其后成为了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的周折灌音地。DECCA、EMI和RCA等有名唱片公司都曾在这里灌音,Kingsway Hall曾经诱骗过DECCA和EMI欲购买它,但由于立异用度太高,最终该大厅在1998年被解除。
封面方面,专辑选择了文艺陈述时期比利时画家Abel Grimmer(阿贝尔·格里米尔)创作的《四季系列》作品,尽管由于画面较小,封面规画略显检朴,但比较之下,小封面更具艺术感。
Archiv Produktion:维瓦尔第“四季”小提琴协奏曲(灵感与创意的尝试)
接下来要先容的是来自Archiv Produktion的维瓦尔第“四季”。Archiv Produktion是德国DG唱片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,专注于录制巴洛克、文艺陈述等早期音乐。
这张专编录制于1981年,在伦敦的亨利·伍德音乐厅进行,选择数字灌音,并于1982年通过CD、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刊行(注:1981岁首度推出了测试版非卖品黑胶)。当今,这个版块不错通过CD、付费下载和流媒体平台得回。专辑由Trevor David Pinnock(特雷沃·大卫·平诺克)诱导,他指挥的The English Concert乐团演奏,况且Trevor David Pinnock除了诱导外,还演奏羽管键琴。
这个版块的“四季”与L'oiseau—Lyre的立场大相径庭。比较L'oiseau—Lyre较为慵懒的立场,Archiv Produktion版显得愈加灵活、紧凑且充满活力,音乐节律紧凑而利落,给东谈主一种凉爽的嗅觉。而在音响后果上,两个版块都阐发出色,尽管Archiv版块的弦乐愈加亮堂,阔气阳光感,而L'oiseau—Lyre版则显得愈加轻柔、甜好意思,极具耳感。
总的来说,维瓦尔第的“四季”小提琴协奏曲诚然版块繁密,但行为音响发热友,一到两个合适的版块就实足了。当今,我手头有5个不同版块,包括DECCA(马里纳版)、L'oiseau—Lyre、Archiv Produktion、PHILIPS(Flex Ayo版)和EMI(阿卡多版)。诚然不算太多,但最常听的版块照旧L'oiseau—Lyre和PHILIPS的Flex Ayo版块。
巴赫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/D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
这张专辑相通出自L'oiseau—Lyre,由英国诱导家Christopher Hogwood指挥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乐团演绎。专编录制于1982年,相通使用数字灌音,场所为伦敦的Kingsway Hall。
这两首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众所周知,但市面上版块繁盛。我来源已有三个版块,但照旧购买了这张,原因并不复杂,主若是买“四季”专辑时顺遂买下的,且唱片店雇主还给了优惠。
从音响后果的角度来看,这个版块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是上乘之作。合座音色辞谢且丰润,弦乐部分相对较糊,但恰是这种辞谢感让东谈主退步。从音乐上来说,我个东谈主认为这个版块的巴赫稍显慵懒,但仍是相等迷东谈主。
唱片封面选择了德国画家Johann Christian Fiedler的作品《Darmst?dter Gesellschaft im Freien》,这幅画展现了其时的贵族生涯,Fiedler行为宫廷画家的名气不小。
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(青青麦田,或“麦田初长”)
这张专辑信服人人都很熟谙,音响发热友常称之为“黄教堂”或“麦田之歌”。本色上,《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》自身是一首基督教回生节奖饰诗,标记麦苗孕育,寓意着耶稣回生。
专编录制于瑞典PROPRIUS公司,场所是斯德哥尔摩的?sterhaninge教堂,1981年使用模拟灌音,并以黑胶方式刊行。而后,专辑被转制为CD,并屡次推出不同版块。特等是黑胶版块人妖 丝袜,音响后果相等出色,空间感浓烈,声场畛域感广宽,且东谈主声和乐器明晰可见。
发布于:山东省